2025年6月28日至7月4日,成人视频-中文色情视频网站 师生赴广东顺德开展了以“区域社会与乡民的精神世界”为主题的暑期田野课堂。陈彬莉、国曦今两位老师带领五名跨年级社会学专业本科生组成调研团队,进行了为期一周的田野课堂实践教学。
顺德区位于珠三角地区,是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是名副其实的“中国家电之都”、全球最大的家居制造与贸易基地和中国重要的装备制造业基地。习近平总书记曾在顺德考察经济发展和基层党建,高度关注顺德的设计服务产业,临走时还特别叮嘱“希望下次再来时,这里有8000名设计师”。顺德河网多,水利设施完善。这里有龙潭村龙母庙等众多庙宇宗祠,民间信仰活跃,还有“百龙闹江”等民俗活动。经济上,从古代桑蚕业到现在的家电、机械等产业,职业教育也同步发展,开设了契合产业的专业,整体发展呈现出属于该地区的独特风貌。本次调研围绕职业教育与青年成长、宗族与民间信仰、乡村工业发展历程三大主题展开。调研期间,团队先后走访佛山市顺德区杏坛镇青田村、顺德职业技术大学、勒流街道黄连村等田野点,通过基层干部座谈会、师生深度访谈等多种形式,考察了广东地区乡村振兴实践与职业教育的发展情况。
行前,大家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工作。在指导老师对调研点情况进行简要介绍后,同学们根据个人兴趣,各自进行了背景调查和资料准备,包括查阅相关资料、联系可用理论等。大家结合各自的研究兴趣,预先拟定了访谈提纲,并通过小组会议进行集中讨论。在两位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对提纲内容进行了针对性调整,进一步明确了调研方向。调研筹备工作由两位导师分工协作推进:国曦今老师对接地方机构,先后与榕树头基金会、黄连村村委会等负责人就参访时间、调研形式及具体内容进行了沟通协商;陈彬莉老师联络顺德职业技术大学,与能源与汽车工程学院、外语外贸学院的教师团队确定了访谈时间及调研重点。这些前期准备工作为团队获取高质量的一手调研资料提供了重要保障。
调研队通过走访青田村、参观北水村历史资料展览馆、走访黄连村,了解当地村居的建设实践情况;在顺德职业技术大学通过对师生的深度访谈,对职业教育的发展和青少年的精神图景有了基本认识。团队在青田村的走访过程中发现,村中祠堂、私塾等传统建筑不仅承载着宗族文化的展示功能,关帝庙、土地神位等信仰空间更体现了村民自发的民间信仰实践。在现代化转型方面,基金会支持改造的图书馆、村史展览馆及艺术家驻留空间等新型设施,展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的有机融合。团队在青田村拜访了艺术家陈侗,在谈话中了解到他对于文化保育、艺术下乡的看法;在北水村展览馆内通过翻阅馆藏文献与浏览实物展陈,系统梳理了杏坛地区乡村建设的历史脉络。通过在黄连村的参观走访、与居委会工作人员的座谈以及自主调研,调研组获取了许多村落基本情况的具体信息,对于乡村建设的实践有了立体的认知。在顺德职业技术大学与师生的深度访谈过程中,调研组了解了职校的专业设置、科研竞赛、招生和就业情况等信息,也对在读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和精神面貌有了初步认识。
每天晚上,指导老师都会带领大家复盘一天的经历和收获。同学们轮流发言汇报自己的发现和思考,在交流的过程中共享调研资料、明确调研方向、反思不足之处,老师们有针对性地提出方法和实践上的建议、做出补充。陈老师提醒大家控制好访谈对话节奏的重要性,同时也指出需要警惕对观察到的现象做出价值判断;国老师聚焦调查方法,结合实际观察情况,讲解如何在村落中识别关键信息提供者、通过非正式访谈收集鲜活素材以及在观察中捕捉细节。“比如龙虱练习者的动作习惯、村民提及祠堂时的语气,这些‘隐性信息’往往比文字记录更有价值。”老师的指导为同学们打开了田野调研的方法论窗口。
调研团队通过实地参观和深度访谈的方式,对广东顺德在乡村振兴建设、职业教育发展中所取得的成就有了直观的感受。对于团队里的许多同学来说,这次田野课堂是第一次参与到社会学的田野中,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的过程是新的挑战,大家也都在积极的尝试和探索中收获颇丰。同学们表示认识到了学术研究的困难性和趣味,在访谈的过程中逐步磨练了自己的提问和沟通技巧,进入新环境的切身观察和体会是珍贵的体验,也展望在日后的学习实践中能够有更大的进步。这次的田野调查搭建起了理论学习和现实生活的桥梁,加强了同学们对于社会学方法论的认识和运用能力,激发了大家的学习兴趣和热情。